宋友贤先生的《曾巩传》和罗伽禄先生的《曾巩家族》都指出曾氏是夏禹的后代,姒姓,国内几乎所有的学者俱持此说,大扺是毋庸置疑的。不过,我们还要溯源到黄帝,曾氏是黄帝(姬姓)的苗裔。
“嘛哇”曾氏轶事 对南丰先生曾巩家族的事情,素来都是以正史的笔触来描述的。这里要说的是根据民国《南丰县志•轶事》篇对曾巩家族自唐至宋的逸闻趣事的记载,虽然是属于“野史”的范畴, 但是读来饶有趣味,于是编辑于下,有的地方笔者也“谑”(南丰土话念却)几句“嘛哇”。
曾炎(1141-1211年),字南仲,曾肇的曾孙。年轻时进入太学学习,隆兴年间,参加科考,进士及第。历任知府、刑部侍郎等职。有著作《觉庵集》传世。
转自:翰墨 暮春三月,回鄉祭掃,筆者在江西南豐縣博物館,看見新發現的一塊墓誌,文字缺損四分之一,墓主為北宋文豪曾鞏母親吳氏夫人。墓誌銘文為王安石撰寫,刊刻者鄒姓,而書丹者為誰?墓誌缺焉。 該墓誌銘文入《全宋文》王安石卷,除日期、地名空出外,題目王安石文集為:《曾公夫人吳氏墓誌銘》,實物現為:《南豐曾君吳氏夫人墓誌銘》(下面通以《墓誌》稱之),其餘基本相同。
曾巩谥文定,曾布谥文肃,曾肇谥文昭。曾氏三兄弟的谥号尽人皆知。但具体是啥意思,只怕很多人都说不清楚。 所谓“谥”乃帝王将相、达官贵人及一般有作为的士大夫死后,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功过,用简短的几个字予以总结,即盖棺论定的评价。
历庆四年(1043年),南丰初建学馆,曾易占为之作“南丰县兴学记”,所作之“记”乃是其子曾巩在18岁时所代笔。所谓:“不本之道,民成化而主辞”一句很有意味,直指“科目辞章之弊而言,夫武之弊削方镇也,文之弊图尚辞也。二柄既失矣,欲强且久可得乎?”。